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艺客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537|回复: 1

[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2013/4/27-2014/4/8][国家博物馆][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6 08: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展期:2013/4/27 - 2014/4/8
地点:北区三层19号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集1950年以来殷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精品,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本展览分为六个单元,从等级制度、礼乐文明、信仰空间、甲骨文字、戎马生涯、贵族生活等方面对晚商贵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展示。尤其妇好墓、子渔墓、亚长墓等高级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制作精美,内涵丰富,既是殷墟宝藏的再现,也是晚商盛世的缩影。
相关新闻:“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开幕 视频人民网:国博与社科院携手展出殷墟文物精品

前 言
三千三百多年前,商王朝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为了延续社稷,拯救黎民,第二十位商王盘庚率领臣民从黄河南岸迁至洹水之滨,在新邑建都安邦。此后,数代商王彰善伐罪,施德于民,内安社稷,外抚四方,终于化险为夷,并迎来晚商盛世。《诗经•商颂》记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被洹水萦绕的殷墟王城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一时号称“大邑商”。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曾经繁华的大邑商早已沦为废墟,引人入胜的殷商事迹仅在典籍文献中留下只言片语。小屯甲骨问世之后,寰宇震动,殷商王都的历史细节从此重见天日。随着考古工作的陆续展开,殷代王都的建筑格局日益清晰,越来越多的基址和墓地得以揭露。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群和王陵大墓令人叹为观止;规模宏大的铸铜、制玉、制骨等手工作坊布局得当、分工精细;不同级别的房址和墓葬展示出王都之内的世态万象;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的出土文物尽显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精致,令人目不暇接。一座无比瑰丽的文化宝藏,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国内交流系列展览中的重要大展,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新的历史时期战略合作的崭新开端。两家单位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社科院考古所有着丰富的考古文物资源,国博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展示平台。两个国家级单位之间的精诚合作,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考古和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广大观众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为我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殷商晚期,商人建立了内、外服兼施并用的复合制国家体系。王畿之内,百僚庶尹各司其职;方国之外,侯甸男卫各服其事。商王成为天下共主,王朝上下等级分明,贵族平民各有等差。殷商等级制度不仅在衣食住行间彰显无遗,从丧葬风俗中也可以窥见一斑。王室贵族筑宫作室,用金使玉,极尽奢华之能;平民百姓却简屋陋居,弄土作陶,受尽辛苦之事。王室贵族的陵墓规模宏大,随葬品制作精美,数量丰富;平民百姓的墓葬则偏狭窄小,随葬品也多粗制滥造,品类单一,甚至一无所有。
“后母辛”青铜方鼎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
青铜方鼎最早出现于郑州商城的二里冈上层时期。方鼎的铸作难度比圆鼎更大,它所代表的社会等级也往往更高。尤其是体量较大的方鼎,几乎成为王权的象征,只有最顶级的王室贵族才有资格使用。




二里头文化晚期,以鼎为代表的青铜礼器逐步进入上层贵族社会,独具中国特色的青铜礼乐文明由此开始绽放异彩。到了商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造型均较此前更加丰富,装饰艺术也更加精美、成熟,礼乐文明获得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尤其进入殷墟时期以后,商代青铜礼乐文明日益辉煌灿烂,许多青铜器本身也堪称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对此后的周文明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为其发展演变确定了非常明晰的基调和方向。
“妇好”青铜鼎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
早期的青铜圆鼎多为锥状足,殷墟时期圆柱状足已经取代锥状足成为主流样式。早期青铜圆鼎的双耳与三足呈四点式分布,耳的位置与一足上下重合,殷墟时期则变为五点式分布,造型更加合理、美观。




在夏商周时期,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商人尤其迷信鬼神。在商人的观念中,神灵既可以护佑致福,也可能降灾作祟。为祈求社稷平安、子孙多福,他们时时谨记对神灵的供奉和祭祀。雕琢精美的玉器常常充当祭祀礼仪用器,从而被赋予丰富的信仰内涵。据文献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等玉器被称为祭祀六玉,用来祭祀天地四方的神灵。
玉龙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
龙、凤都是传说中的动物,殷墟时期的青铜器上往往装饰大量的龙纹、凤鸟,显示出商人对龙、凤的喜好和敬畏之情。有学者认为,龙是夏民族的图腾;凤即文献中提到的玄鸟,是商部族的图腾。




商代贵族常常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以达到感知未来、趋吉避害的目的。伴随占卜习俗的盛行,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也应运而生。甲骨文不仅承载着商人虔诚庄重的宗教情怀与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也无意中留下了殷商贵族细致入微的生活细节。它无异于一部百科全书,详尽记录着宗教祭祀、生老病死、方国战争、天文星相、农业收成等殷商贵族时刻关注的大小事件。殷墟发现的殷墟H127、花园庄东地H3等整坑甲骨,为人们了解殷商文化开辟了新的天地。
刻辞卜甲
1991年河南安阳花园庄东地3号甲骨坑出土
甲面完整,卜甲反面施钻、凿、灼。正面部分兆纹经刻划。甲桥较窄。刻辞内容有两组:(1)辛酉卜:丁先狩猎,逎又伐?一 (2)辛酉卜:丁其先又伐,逎又狩?一
伐,在此为祭名,这两条甲骨刻辞是卜问先狩猎还是先举行伐祭。




殷墟的宫殿宗庙区内,埋葬着两位叱咤风云的高级将领——妇好与亚长。两座墓葬中琳琅满目的金石珍宝和坚兵利器,默默诠释着他们曾经的荣耀和地位。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主持大型祭祀的祭司,更是屡征方国、战功卓著的巾帼英雄。埋葬在花园庄东地的亚长,也是一位年轻有为、骁勇善战的著名武将。35岁左右,血气方刚的亚长在一次战争中身负重伤,最终战死沙场。妇好与亚长生前都曾立下赫赫战功,死后则被视为战争之神,继续守护殷商王朝的社稷安危。
“妇好”青铜钺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
青铜钺的形制与甲骨文、金文中“王”字的写法近似,所以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王权的产生与青铜钺关系密切。在商周时期,青铜钺一直是权威和武力的象征。只有高级贵族,尤其是曾担任武将的高级贵族墓葬之中,才能随葬青铜钺。




三千多年前贫乏的物质条件注定了殷商时代的低调与朴素,然而王室贵族依然锦衣玉食,追求极度的奢华与精致。晚商时期的金石珍玮往往雕琢精美、装饰繁缛,尤其错落有致的三层花更是精美绝伦。殷墟高级墓葬中出土的动物形玉器惟妙惟肖,玉笄、玉梳、玉耳勺等贵族生活用品制作精良,它们是贵族们生活意趣的生动反映。这一时期,品类繁多的酒器风靡一时,殷商贵族追求奢华、奢酒作乐的社会风尚显露无遗。
玉象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
殷墟曾多次发现象骨和象牙制品。1978年发掘的王陵西区的一个祭祀坑内埋有一头幼年亚洲象,象的颈部系有一枚硕大的青铜铃,表明这头小象是人工驯养的,证实了“商人服象”之说。




安阳殷墟遗迹分布平面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工作站供图)

安阳殷墟遗址分布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目前所揭露的面积约占整个城址的15%。严格意义上的殷墟包括洹南、洹北两座商城。洹北商城即商王盘庚迁都之地,延续使用至小辛、小乙时期。武丁继位后,开始在洹河南岸规划新的都城,并逐渐迁都洹南,直至商朝灭亡。作为商王朝的晚期都城,殷墟背倚洹河,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一时号称“大邑商”。

本展览采用考古学界通行的殷墟文化四期分法。

第一期约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和武丁早期,典型遗存有小屯YM232、小屯YM333、小屯YM388、小屯YM331、小屯YM188、小屯YM222、三家庄M3、三家庄M4、花东M60,以及部分乙组、丁组宗庙基址等。

第二期约相当于武丁晚期及祖庚、祖甲时期,典型遗存有妇好墓、花东M54、小屯M17、小屯M18 等。

第三期约相当于廪辛、康丁、武乙和文丁时期,典型遗存有小屯YM312、小屯YM313、55 屯南H1 等。

第四期约相当于帝乙、帝辛时期,典型遗存有小屯YM306、殷墟西区M1713、75 屯北F11、73 屯南H83、后冈圆祭坑等。


点评

请看t.cn/A6zkiijY(网址) 肺炎,大规模的死亡和恐惧,看海外真实报道...... git.io/gnnnn (网址)  发表于 2021-3-16 20: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艺客邦    

GMT+8, 2023-10-2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